教研活动_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返回

教研活动_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纵观我们县近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于“怎么教”,却淡化了“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教”,偏重于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层面上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过多地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默读背诵或揣摩作者是如何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等。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要突出语言的应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课堂才能凸显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性、本体性、非本体性、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

  纵观我们县近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于“怎么教”,却淡化了“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教”,偏重于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层面上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过多地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默读背诵或揣摩作者是如何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等。可见我们的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根据调查了解,我们县很多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差,碰到说话、写作文就害怕。大部分学生在考试前就拼命地背作文,如果没能背中试卷里的命题,考试时就无从下笔。有的孩子甚至到小学毕业了,可能连写一封信的能力都没有。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要教些什么呢?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根据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本体性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区别。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要突出语言的应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课堂才能凸显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他明确主张:“语文课必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一主张鲜明,强有力地回答了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和如何用课文教语文这两大难题。这一观点成为了近年来小语界关注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201431415日第九届“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 ‘本体性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吴忠豪、薛法根、盛新凤、张学青等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师围绕会议主题,以理念和技术有效整合的方式,引领小学语文课堂转型,建构基于课程观下的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新模式。

  吴忠豪教授认为本体性、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都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最本质的是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长期无法摆脱教学效率不高的怪圈原因在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错位。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围绕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设置,分为初读、精读、总结,所教的知识、技能、方法是碎片化的,不是根据这些知识的规律进行教学,教学零散、无序、经验化。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根据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识记、认知、实践、迁移等训练,而价值观、情感、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

  三、实践从“非本体”到“本体”,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转变的策略。

  ()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

  “教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设计全面、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做起。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表述要得当,可操作、可检测。根据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什么是“非本体性”教学目标。以南宁市五象小学莫莎莎校长的《北京》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会写“坛、城、国、团”等四个生字。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说话。

    3.在朗读中感受北京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目标1、目标2体现本体性教学目标,目标3既体现本体性目标,又体现非本体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依据本体性教学目标来确定。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向正确,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选择要体现本体性。

  认清了哪些是本体性目标,我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把握就会变得清晰了,即教什么,怎么去教,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就会心中有数。2013年,我到苏州参加国培时有幸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珍珠鸟》。老师紧紧围绕这篇课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效率高。

  一、谈话导入。教师抓住“骥”(一匹好马的解释)引出作者,然后让学生读冯骥才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喜爱之情。

  二、整体感知,预习展示。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重点指导“雏儿”的读音,及“雏”字的书写。)

  2.检查学生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示范、指导朗读。

  3.学生概括说说“真好!”什么好?

  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写法,学习语言,学习表达。

  1.自主默读课文,珍珠鸟好,究竟好在哪里?

  2.学生展示,珍珠鸟好,究竟好在哪里。

  ①外形好。(老师指导感情朗读,生读,范读,原生读,让学生在读中记住小动物外形描写方法,记住语言。指导学生默读,渗透打比方的写法指导。)

  ②淘气、可爱好。(指导感情朗读:生读;范读指导:要读出变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要有细、粗、高、低音;生练读;原生读。还好在哪里?)

  ③通人性。(感情朗读:一生读;范读:简单渗透写法,抓动词;原生读、师生比较读、点评。)

  ④珍珠鸟还好在哪里呢?通过和珍珠鸟相处,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没有多余的分析、提问或感悟,老师让学生能说出来“通过和珍珠鸟相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足够了。)

  四、练习表达。

  1.如果你是小珍珠鸟,你觉得你的主人对你怎么样?

  2.现在你们就是小珍珠鸟,写一写冯骥才,你们知道他怎么样,对你怎么样,要用事实说话。有些地方可以想象,如让你喝什么,吃什么等。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性,读写结合。读中渗透写法,学生读,教师渗透指导,让学生再读,在读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让学生当小珍珠鸟写冯骥才很有创意,这是方法的迁移,学以致用。用本文的写法来练笔,很有实效,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一理念,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只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对于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激发热爱动物的感情渗透在以上内容的教学中。

  ()教学方式要突出本体性。

吴忠豪教授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而教材内容是不稳定的,是可以替代的。”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就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勇于打破一篇一篇地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 一段一段地分析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要由“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要由“内容分析”转向品味、运用语言,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思考、辨析,领悟其中的规律,从而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这是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教学,对整篇课文进行整合构建,提升更有价值的,具有辐射作用的训练点进行教学。如教研室卢小奎老师在指导教师进行五年级下册语文《左公柳》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就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提炼出了3个有代表性的选点:

    一、读第57自然段。

    1. 找出力排众议的句子品读,体会左宗棠的铮铮铁骨。

    2. 概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三点理由。

    二、品读左宗棠建设新疆的举措的句子。

    三、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如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关联词等,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好在哪里?

这样的语文教学点真正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既突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又关注了学习方法、技能的拾得及能力的培养,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简单、扎实、高效。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体性内容组织教学,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又是我们实施语文教学的基石与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发现具有“种子”能量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并凭借着这些训练点进行迁移运用,最终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2016年发表在《广西教育》03 期“前沿视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