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
符琛锋
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训练反馈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根据新目标课程教学法的要求,导学案由教学目标、重难点、学习内容(自学、群学、展示交流)检测反馈等几个环节构成。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1.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问题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呢?
⑴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⑵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⑶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⑷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⑸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1.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4.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1.5.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1.6.实用性原则
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2、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2.1.要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2.要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3.要发挥集体智慧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各班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2.4.要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2.5.要做到分层探究、有序引导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2.6. 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2.7.要符合认知规律
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重要媒介。各位教师应该提高认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编写出适合自己的导学案。充分利用导学案辅助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