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 【越人断发文身】

这件青铜鸠杖,出土于绍兴,鸠杖由杖首、杖身和杖镦三部分组成。杖首顶端铸一鸟,短喙翘尾,展翅欲飞状,通身饰羽纹。 杖镦底端跪坐一人像,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脑后一椎髻,横穿一笄,双手扶膝,通体饰几何纹、蝉纹、卷云纹等,腰间系带。 杖首与杖镦皆中空,应分别套于杖身的上下两端,木质枝身已朽,靠近杖身的部分,有规则地装饰着蟠虺纹、蝉纹、云雷纹。

这件青铜鸠杖的重要意义是清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古越人的形象,也就是杖底端跪坐的人像。双目圆睁,额前是整齐的头发,全身上下布满各种形状的纹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断发文身”的古越人。古越人生活在湿热的湖沼河网间,为了便于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他们将额前及两鬓的头发剪短,明显不同于中原人束发戴冠的风俗。

古代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无论男女都留长发终身不剪。而古越人不但剪发,而且似乎经常变换发型。

古越为水乡泽国,须缘水求鱼,断发是为下水捕捉鱼虾方便之故。根据青铜鸠杖下的人像推断,断发是将额前及两鬓头发剪短,披散于前,头顶或脑后为“椎髻”或剪短后全部披散于后。

文身与图腾崇拜有关。古越地处东南沿海,水乡泽国,以渔猎为生,故图腾多为水族,学术界有龙、蛇、蛟、鳄鱼、鱼、鸟、鳖等多种说法,以持龙者居多。《史记》应邵注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不见伤害”。文中所说的龙,其原形疑为江南鳄鱼或巨晰、水蛇等,神化后即成龙形。将其形状刻肤纹身,涂以颜色,为保持醒目和永久,一般以黑色为主。文身的目的,一是为象其纹、似其形的方式来祈其福、受其祉;二是作为增强血亲观念和团聚部众的手段。从绍兴县出土的这件文物看,古越人裸体几乎全身刻纹,在今天看来可谓是潮流一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Copyright © 2088 网游活动先锋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